袁洪滨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洪滨丝画·《乾隆大阅图》”
袁洪滨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洪滨丝画·《乾隆大阅图》”
袁洪滨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洪滨丝画·《乾隆大阅图》”
时间:2009-10-27
  2009年10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洪滨丝画·《乾隆大阅图》”。捐赠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捐赠文物专馆——景仁宫举行,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向袁洪滨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马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永年,马鞍山市副市长陈苏汉等嘉宾出席了捐赠仪式。
  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是18世纪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为乾隆皇帝精心绘制的宏幅巨作,绘画技法高超。然而因为它尺幅巨大,加上绢绫绘制,所以不能长时间进行展示。“洪滨丝画·《乾隆大阅图》” 以天然的纤维棉为原材料,采用特殊技术处理,能够长时间保留在景仁宫后殿里进行展示。作品既体现了洪滨丝画在我国手工艺术领域的独特艺术成就和高度,又丰富了故宫博物院宫廷藏品的展示。
  “洪滨丝画”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先生独创,其制作工艺是通过对纤维棉进行撕、拉、搓、剪、捻等手法,不用任何粘胶剂,凭手工摩擦产生的静电和纤维的自然力附着,经过精心的梳理、去杂质等工序,采用特殊的高温高压处理而成。此项工艺成功地突破了传统工艺在材料和表现形式上的限制,将平面的绘画艺术与立体的浅浮雕巧妙结合,使丝棉特有的肌理效果和色彩艺术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是我国工艺美术领域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被誉为“东方一绝”。“洪滨丝画”作品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国内外博物馆收藏。袁洪滨本人也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最高奖项“民间工艺终身成就奖”、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最高奖“特别金奖”等多个奖项。

大阅

清代的大阅制度始于太宗皇太极时,顺治时明确规定为三年一次。大阅时,皇帝全副武装,检阅八旗军中的火器营、鸟枪营、前锋营、待卫营等诸多兵种。各兵种分别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技艺。乾隆时期,大阅多在京城南苑举行,满、蒙、汉八旗参加人数达数万人。意大利画家郎士宁等曾专为乾隆皇帝画了一幅戎装像,即“乾隆大阅图”。

景仁宫

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乾隆皇帝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