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静怡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卷勾连搭式屋顶,周围廊,前檐出抱厦三间,左右有游廊与前矮垣相接,自成体系。西侧游廊在这里既作为静怡轩院的西院墙,又辟垂花门与花园相连,使静怡轩作为建福宫的寝宫,既不能离开轴线,又与花园相连。这种宫苑相间的布局手法,在此运用的十分得当。 静怡轩在东一路建筑中属体量较大的一座,由于它采用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而不是像庑殿顶、歇山顶有高高的正脊,因此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并没有建筑高突的感觉。相反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曲线优美坡度平缓,作为园中之寝,其建筑形式又与园林建筑相和谐,也是宫殿区有别园林区的一种过度形式。 静怡轩被视为建福宫的寝宫,是乾隆皇帝为守制所居而建。然“当年结构意,孤矣不堪思”,乾隆为皇太后守制时未能在此居住,不能遂初葺之意而发忧伤之感。在伤感之中,又感慨“城市人烟遮倍常,只有静怡犹凉爽”,曾有两年的时间在这里避暑,亦不曾作诗,以体验“意静身则怡”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