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
“定窑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
“定窑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
时间:2012-10-17
  2012年9月18日至19日,由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主办的“定窑学术研讨会”在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来自海内外及港澳地区的共88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20余位代表列席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及论文提要32篇。
  此次研讨会共安排了6场发言,主题分别为“定窑的发现与研究”、“各地出土和收藏的定窑瓷器”、“定窑瓷器的影响”、“定窑瓷器的科学检测”等,共有27位代表宣讲了各自的论文。
  代表们围绕定窑烧瓷的历史、定窑遗址被发现的经过、定窑瓷器的品种、唐至金元时期定窑与其他瓷窑的关系、定窑瓷器的艺术特色及对其他瓷窑的影响、国内外考古发掘出土定窑瓷器、馆藏定窑瓷器、定窑瓷器上的铭文、定窑白瓷及制瓷原料的科技检测分析等问题,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很多富有见地的新观点、新认识,纠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误或片面的看法,有力地推动了定窑研究的深入开展。
  研讨会期间,代表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同期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举办的“洁白恬静——故宫博物院定窑瓷器展”。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建福宫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敬胜斋

敬胜斋,外观九间,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五间与延春阁正对,两侧接游廊与阁相连。室内阁上有匾曰“旰食宵衣”。是对帝王废寝忘食,勤于政事的赞誉。斋西四间偏于花园的西北角,为乾隆八年西墙西移后所添建。

白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延禧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