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2-10-18
  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及其沿革”于9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伦敦大学、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沈阳故宫、清东陵、清西陵、呼和浩特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共40余篇,涉及了宫廷冠服制度、祭祀制度、节庆制度、经筵制度、文书制度、禁卫制度、太监制度、陵寝制度等方面,对制度的探讨进行了溯源、引流,动态性地考察其因革损益、归结出定制。
  研讨会采用了学术会议的评议制,发言者在阐述观点时学术大家可对其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在具体问题上,各位评议学者对论文发表者,或提出疑义,或明确修订意见,或给予补充材料,或提出值得重新思考的角度,这对深化具体课题研究颇为有益。
  本次研讨会一半以上的与会者是明清皇家遗址单位的年轻学者,其学术观点和发言水平较以往同类会议有显著提高,得到多位学术大家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沿革 经筵 清西陵

沿革

“沿”,沿袭;“革”,变革,指事物发展变革的历程。志书中常以“沿革”作为门目,记述一地行政设置的发展变革,常与建置、城池、公署等目并列。其编写方法有两种:一按时间依次载述;二为表格形式,以年代为经,以事实为纬,称为沿革表,可省冗文,且能一目了然。

经筵

经筵是文学侍从之臣为皇帝讲读经史的活动,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举行。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王朝入关后建立的第二组皇家陵墓群,位于北京以西140公里的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它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分列北京左右,按“昭穆制度”安葬帝王。西陵陵圈周长200华里,内有雍正、嘉庆两朝皇帝、皇后、皇妃,道光皇帝、皇后,光绪皇帝、皇妃10座陵寝以及4座公主坟,共葬有76人。西陵墓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皇家陵寝的建筑规制。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