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始建于1953年,最初名为“学术工作委员会”,其委员包括故宫博物院以及社会各界文物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负责故宫博物院的学术与研究工作。这一学术机构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智囊团”,曾对故宫博物院的建设起过很大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停顿了三十多年后,到今年终于又恢复了活动。其在带动我院各项业务工作的蓬勃发展,统筹规划我院的陈列、文保、科研、出版、网站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集中科研力量重点攻坚等方面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出售金银首饰的私营商号。
典章制度。
古代编年体文献之一。记述方式以时间先后为序,以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中心,既记其言行动止,还兼记一朝国政大事。实录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时政记、起居注和日录。 实录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唐代开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诏令史官为先君撰修实录。此后,历代皆视实录为必备之作。清代专设有实录馆,不仅由大臣主持纂修,还要由皇帝御审“钦定”。
王素(1794—1877年),字小梅,晚号逊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花鸟、走兽、虫鱼皆有妙笔,尤善人物。笔下仕女姿态雅逸,敷色清丽,风格近于费丹旭,与改琦、顾洛一同被称作晚清人物画三大家。所画花鸟鱼虫笔势灵动,色彩俏丽,风神自存。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雄深雅健,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传世书迹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玉版十三行》等。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原指出出产于唐代宣州地区的纸张。后专指明清时期以青檀树皮及少许稻草为原料制成的纸张。其纸质洁白细腻,不易虫蛀,色泽经久不变,是中国的一种高级书画用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而成,水墨不易渗透,适用于在其上工整细致地描绘和反复上色,常用来画工笔画;生宣则容易渗透水墨,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多用于写意画。
即活字本。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四库全书》时,馆臣辑《永乐大典》中之佚书,并将其中善本交武英殿刊印。因种类繁多,耗费巨大,主管刻书事务的大臣金简乃建议刻制枣木活字摆印书籍。乾隆帝准其所请,并以“活字”不雅,赐名“聚珍”。为此,制成大小活字25万余枚,既经济又简便,事半而功倍。乾、嘉时共排印书籍140余种,其中134种与先行雕版的4种合为丛书《武英殿聚珍版书》,其余为单行。该丛书后由江南五省翻刻,已非活字,后人以“外聚珍本”加以区别。此外,中华书局创制仿宋体铅字,排印书籍称“聚珍仿宋本”。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