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4-05-27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研究一直是综合博物馆的主要学科内容。几十年来,为完善相关学科建设、追踪学术发展方向,故宫博物院根据自身研究能力与文物藏品特点,各考古研究机构合作,有选择性地参加了一些考古发掘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专业化功能和社会化职能的发挥。
  在认识考古学研究成果对于故宫博物院发展的意义方面,张忠培先生的一段话使我很受启发,他指出参加考古发掘工作并且把最新考古成果引入故宫,“表明故宫博物院开始走出昔日皇宫的院墙,关注早期瓷器史的研究、关注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追踪学术发展方向的决心,对故宫博物院的学术发展有较大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积极呼吁在故宫博物院内组建考古研究所。随后考古研究所成为故宫研究院的重要组成,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
  关于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优势,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文物藏品优势。故宫博物院所保管的考古文物藏品数量,绝对比平常人所了解的多得多。我们经常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主要是清宫旧藏,这是事实,但是清宫旧藏并不意味着是清代文物藏品,实际上历代帝王往往热衷于前代、古代,甚至是远古时代的古物。这样皇宫内自然就收藏有大量出土文物。再有就是故宫博物院建立以后,特别是各地考古研究单位普遍成立之前,中央政府不断将各地出土的考古文物藏品调拨至故宫博物院保管,所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有数量众多的考古资料。还有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辈学者和现职专家积极参与各地的考古研究活动,例如对于古代瓷窑遗址的调研和标本汇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故宫博物院成为国内拥有陶瓷片珍贵标本资料最多的博物馆,也使故宫博物院承担起国家古陶瓷研究基地的职能。二是人才优势。故宫博物院拥有张忠培先生这样的中国考古界的著名专家,拥有李季先生这样具有广泛人脉的中国考古学会现任领导,拥有杨晶老师、林留根老师、王光尧老师、王睿老师等活跃在考古工作一线的专家。今后还会不断有考古学家加入我们的团队,这是考古研究所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强大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故宫博物院与很多世界著名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机构保持着广泛的学术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成立得到同行们的广泛关注,纷纷表达加强合作的意愿。
  关于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定位,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各项事业都应有较高的定位,考古研究所同样如此,应该开展与自身特色相一致的工作。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隶属国家文化机构,不像省、市考古研究单位那样拥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区域和“势力范围”。也正因为如此,由于没有地域归属和范围局限,也可以成为一种优势,就是体制灵活,机动性强。我非常赞成李季先生的观点,考古研究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杠杆的作用,撬动相关方面的工作,促进事业的发展”的观点。
  刚才张忠培先生为考古研究所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定位。一是加强宫廷文化遗址的研究和相关工作,二是加强帝王陵寝遗址方面的研究,三是加强对于故宫出土文物藏品资源的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和揭示这些院藏文物的文化内涵。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有16万件青铜器,包括一些商周时期的铜器,它们出土于不同地区,因此有丰富的类型。故宫博物院收藏有3.2万件玉石器,汇集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物资料,包括“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等重要出土文物,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还有3.3万件铭刻,其中有包括大量甲骨在内的出土文物资料。
  张忠培先生讲要“盘活”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资源,“盘活”故宫专家学者的文化研究资源,还要“盘活”社会专业研究人才资源。考古研究所可以通过引进、返聘等形式,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考古研究所的课题研究中,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多出研究成果。同时应该发挥故宫博物院的学术优势,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引领科学研究方向,为全国文物考古工作出谋划策,为文物行政部门领导全国文物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关于当前可以开展的工作,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开展大型古代遗址考古研究。结合当前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等文物考古机构合作,开展大型都城遗址和历代帝王陵寝群的考古研究工作。
  二是开展圆明园遗址的考古研究。历史上紫禁城与圆明园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对于圆明园遗址来说,无论是山形水系的维护和整治,还是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展示,都应该建立在科学考古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考古遗址保护研究。可以避免盲目的复建行为,避免随意在考古遗址上添加人工雕凿的内容,从而避免圆明园遗址真实性受到伤害,实现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同样海淀区三山五园区域、承德避暑山庄等,也与故宫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两处管理部门也都表达出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愿望,应该加强联系合作。
  三是开展景德镇遗址的考古研究。2006年,在景德镇市没有申报的情况下,国家文物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报请国务院将御窑厂窑址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受到关注。故宫博物院也参与了景德镇御窑遗址的联合考古发掘工作,得以深入了解御窑遗址的考古出土标本,自身田野工作能力也得以提高。这项工作应该始终持续开展下去,从而更好地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御窑瓷器进行深入对比研究。同时,正在合作开展的浙江德清原始青瓷窑址考古发掘、湖北丹江口市庞湾琉璃窑址考古等,特别是对于全国各地古代瓷窑遗址的调研和标本汇集,均应持续开展。
  刚才宋纪蓉副院长、余辉主任和办公室、科研处、财务处、外事处的主要负责人都表达了全力支持考古研究所工作的意见,大家齐心协力,使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
20131217

考古学

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故宫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宫研究院是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故宫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
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

杠杆

可绕固定点转动的木质或金属制成的硬棒,固定点称为支点,力的作用点称为力点。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有直的,也有弯曲的,许多简单机械的不同组合是构成复杂机械原理的基础。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杠杆。为了省力,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为了省距离,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

良渚文化

因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出土玉器内容极其丰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雕刻之精和出土量之大都是空前的,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曙光。

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因1935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而得名。红山文化居民定居生活,进行农耕生产及畜牧、狩猎等活动。已出土的玉器有十几个品种,造型多为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或作为神灵的动物。其形象古朴浑厚,注重造型的神奇而不讲究图纹的华丽,具有北方民族文化质朴豪放的风格。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三山五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大型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和畅春园的统称。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是由陶向瓷过渡阶段的产物,始见于商周时期。其胎色灰白,胎质坚硬,器表施釉。与陶器相比,它的烧成温度高,胎体烘结度好,吸水率低,具有陶器所不具备的物理性能。但由于工艺上的局限,炼泥较粗,造型单调,以及变形、胎裂、釉薄、施釉不均匀、釉色不稳定等因素决定了它的原始性。其釉是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的高温釉,由于氧化气氛的影响,大多呈青中偏黄或黄褐色。器型分为仿青铜礼器的造型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两大类,有壶、罐、盒、盘、鼎等。原始青瓷的烧制为我国瓷器的发明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