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博士后杨杨举办故宫甲骨讲座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博士后杨杨举办故宫甲骨讲座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博士后杨杨举办故宫甲骨讲座
时间:2017-01-19
  2016年10月14日下午,故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杨杨在本院第二会议室,为大家奉上一场名为“故宫博物院藏田猎刻辞整理与研究”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王素研究馆员主持,来自研究室、器物部、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院内多个部门的同仁及博士后聆听了讲座。
  主讲人杨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甲骨学与殷商史专业博士。2014年6月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的工作,并结合工作进行商代田猎刻辞的研究。本次讲座,为其工作和研究的成果。
  杨杨讲到,甲骨文是根据商代文字载体定义的名称。当时的文字载体有龟甲、牛骨、兕骨、虎骨、人头骨、人肋骨等,统称为甲骨。田猎刻辞在甲骨文中占有一定比例,对研究商代气候环境、历史地理、军事组织、政治关系、社会风俗以及礼制和刑法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其从故宫博物院藏甲骨概况、田猎刻辞范围以及故宫博物院藏田猎刻辞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述。
  故宫藏甲骨来源有三:一是收购(含没收),二是社会捐赠,三是国家文物局调拨。其中,明义士旧藏甲骨最为大宗。此外,还有马衡、谢伯殳等人的旧藏。明义士是清末民初加拿大来华传教士,在安阳逗留了13年,旧藏甲骨约5万件,除1万余件毁于民国初年战乱,其余散藏于本院和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等私人和机构。故宫接收明义士旧藏文物共19箱21749件,其中甲骨20364片。2010至2014年故宫藏品清理所编《总目》,统计院藏甲骨为22463片,其中,冠有文物号者仅4740片,其余均统辖于133个资料号下。有文物号的甲骨多为片形较大、内容较重要者;属于资料号的甲骨主要属于明义士旧藏。故宫藏甲骨少部分著录于《殷墟卜辞后编》、《凡将斋所藏殷虚文字》、《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等书,大部分从未整理公布。
  杨杨指出:学界对甲骨田猎刻辞的定义已在不断拓展。他认为:田猎刻辞作为甲骨文中涉及商王和高等级贵族田猎活动的占卜材料,应该包含田猎动物、田猎方法、田猎地理、田猎与祭祀、田猎与军事、田猎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依据目前不完全的统计,在已经整理刊布的甲骨文中,田猎刻辞的数量至少应有4100版,甚至更多。至于故宫藏甲骨田猎刻辞,从第一期整理工作看,已发现百余版左右。其中,不少存在涂朱、涂墨情况,很有研究价值。相信随着整理工作的深入,还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发现。
  据杨杨介绍:商代的中原地区,包括今安阳地区,气候条件与今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接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院藏甲骨田猎刻辞涉及的动物有象、虎、兕、鹿、麋、獐、麑、狐、豕、兔、雉、鸟、隹、燕、廌等亚热带动物。田猎刻辞中的虎当为华南虎,兕当为野生水牛。院藏甲骨田猎刻辞涉及的田猎方式包括:网捕、陷阱捕捉以及逐猎、射猎、焚猎等。关于商代是否存在固定的田猎区,学界曾有不同看法。杨杨认为:甲骨田猎刻辞所见商代田猎地约有210个,部分位于商王外出征伐的路上,分布在今山西南部、中部,陕西中部偏北,山陕一线,以及鲁西南、豫东南、皖北等地。而当时应该存在固定的田猎区,具体位置在商代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周边。
  杨杨的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在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同时,也向听众汇报和宣传了院藏甲骨项目的进展情况。讲座结束后,听众表示收获很大,并且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杨杨进行了交流。针对商代普通猎户是否有田猎区以及在甲骨文中是否有反映的问题,杨杨认为:普通猎户的材料在甲骨文中虽然没有反映,但根据商代考古资料,在安阳周边的普通居住遗址或墓葬中发现有不少鹿、野生水牛等动物的骨骼,可知普通猎户在其居住地附近就能轻松获得猎物,其田猎区应当就在居住地附近。这应该与当时安阳地区的自然环境不错有关。

博士

官名,始置于战国。此后,博士官制虽历代相沿,而职能与前已有所不同。清代钦天监博士为钦天监下属的职官,专司指示更点。

王素

王素(1794—1877年),字小梅,晚号逊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花鸟、走兽、虫鱼皆有妙笔,尤善人物。笔下仕女姿态雅逸,敷色清丽,风格近于费丹旭,与改琦、顾洛一同被称作晚清人物画三大家。所画花鸟鱼虫笔势灵动,色彩俏丽,风神自存。

故宫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宫研究院是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故宫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
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

殷墟

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遗址发现于20世纪初,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较著名的遗址墓葬有妇好墓、武官村大墓、侯家庄墓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商

鸦片战争前的行商,是清朝“闭关政策”的产物,曾经是专揽广州口岸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势力。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榷关。闽、粤两地同时设关后, 清政府便把对外贸易事宜委托给官商负责。官商所设之行称为“牙行”,亦称为“官行”或“官牙”, 官商一般也称为行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以后, 确立了由十三行行商统制海上对外贸易的制度。由此,行商制度经历了150多年的时间(1686—1842年),行商也随着洋行的增减时多时少, 一般是十行, 十三行仅是通称而已。

马衡

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工八分书,喜刻印,尤喜蓄青田石章,收藏书画碑版甚富。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门学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主持过燕下都等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对秦石鼓、汉魏石经及古代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贡献。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1928年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广印人传》有载。

南京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欣闻贵院网站即将开通,我谨代表南京博物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国的文博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博物馆事业更是开始了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肩负起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爱国主义、普及科学技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任。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博物馆也将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手段而翻开崭新的发展篇章。时值新世纪的开端,贵院网站的揭幕和其他博物馆网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开始步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藏品的保管和研究、文物保护、展示等手段都将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博物馆局域网接入国际互联网后,将带入大量的文物资源,由此将促生大量的虚拟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地走入千家万户。因此我们有理由展望信息技术为博物馆带来的美好前景。 最后,我衷心祝愿故宫博物院网站欣欣向荣,成为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楷模! 恭祝 安祈 南京博物院院长 徐湖平 2001年7月12日

凡将斋

马衡之室名斋号。

长江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流至上海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因江上风帆及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故有“历史画廊”之称,为诗人和画家们常用的创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