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故宫讲坛
2018年——故宫讲坛
时间:2019-01-03

  作为面向公众进行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故宫讲坛发挥博物馆文明对话的职能,邀请故宫博物院内外专家走上讲坛,以亲近、通俗的话语向社会公众传递明清历史、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让公众深入了解故宫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8年1月7日,第123讲由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吕成龙,以“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为题,从举办此展览的历史背景、院藏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概况、弘治正德朝历史背景、有关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烧造的文献记载、展览内容介绍等几个方面,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1月21日,第124讲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以“身份转变下的木器文物保护与修复之辩”为题目,从概念入手,带领观众认识木器,梳理了以家具为代表的木器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了文物修复中的工作理念,为观众们解开了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


  2月4日,第125讲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馆员刘恺,以“清乾隆沉香木旃檀佛的修复与研究”为题目,围绕清乾隆时期的一尊旃檀佛像,讲述对于这件文物的研究与修复工作。


  3月4日,第126讲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馆员孔艳菊,以“镶嵌文物的修复保护技艺”为题,结合文物修复案例,讲述镶嵌文物的主要修复环节和对不同材质、不同伤损情况文物的处理手段。


  3月18日,第127讲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馆员闵俊嵘,以“清代宫廷漆器珍玩掠影”为题,通过展示大量院藏漆器文物,介绍了漆器文物的工艺特点及历史沿革,更结合真实修复案例,系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团队的工作现状,让公众真正走近文物修复师“不为人知”的背后。


  4月1日,第128讲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陶瓷修复师纪东歌,以“故宫陶瓷修复的古与今”为主题,通过介绍陶瓷修复简史,结合瓷器修补相关文献和真实修复案例,向观众系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团队保护修复陶瓷器的有效方法,以及文物修复的理念和原则。


  4月15日,第129讲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馆员郭文林,以“书画临摹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及临摹技法简介”为题目,通过自己的临摹实践,简单介绍书画临摹的各个工艺流程以及在书画修复中进行的接笔全色工作,使大家初步了解书画临摹技艺及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5月6日,第130讲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馆员、国家级非遗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传承人王津,以“故宫古钟表的修复与保护”为题,通过介绍故宫古钟表的收藏情况,结合具体的修复案例及演示视频,向观众系统地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团队修复古钟表的理念、方法及具体步骤,并通过视频演示让观众领略了古钟表魅力所在。


  5月20日,第131讲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何滢洁,以“故宫人单士元先生的学术人生”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沧桑历史的背景,带领观众走进单士元的生命轨迹,详细讲述单先生在北京大学国学门的求学历程和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工作经历,重温其在故宫博物院古建保护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以及在我国建筑史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展现单先生作为第一代故宫人为国家遗产保护事业辛勤耕耘的一生。


  6月3日,第132讲由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吕成龙,以“哥窑瓷器鉴赏”为题,结合自己从事哥窑瓷器研究34年的经验与心得,为观众梳理哥窑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同时,还就展览背后的工作和理念与观众进行分享,让观众深入了解陶瓷历史和文化,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走近故宫、了解故宫的机会。


  6月24日,第133讲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以“金榜题名——科举考试制度及其启示”为题目,为听众梳理了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概况、不同等级考试的相关情况以及科举考试中的一些轶事典故,并针对社会上一些坊间传闻、道听途说进行证实和鉴别,对一些和史实相违背的不实之词进行澄清。


  7月8日,第134讲由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郁文韬,以“漫谈吴昌硕的人生与艺术”为题,主要围绕故宫藏品,以吴昌硕的人生历程为视角,探索其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


  7月22日,第135讲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赵丽红,以“泽古怡情——清代宫廷用砚与鉴藏”为题,重点讲述清代宫廷造办处所制御用砚以及地方织造等按宫廷样式承办进贡的情况,这些砚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体现了皇帝个人的艺术品位和儒雅情怀,而且还体现了传统用砚文化在宫廷的传播与发展,反映了各个时期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


  8月5日,第136讲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编审赵中男老师,以“永乐初年的立储之争”为题,用诙谐生动的口吻带领大家穿越回明初,共同回顾了朱棣选择储君人选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彼时波谲云诡的朝廷背景。


  8月19日,第137讲由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曹振伟,以“紫禁城里的五色瑞光——建筑祥云彩画”为题,通过对众多古建筑物的脊步彩画进行梳理、分析,为观众讲述紫禁城内各个时期脊步彩画的类型及组合特点。


  9月2日,第138讲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馆员高希,以“瑞莲与菩提——慈圣皇太后造神运动及其对晚明时局的影响”为题,以故宫慈宁宫瑞莲与英华殿“菩提树”为线索,结合相关文物、遗迹、史料,考证李太后的传奇身世,厘清其凡人成圣的造神始末,阐释其在晚明波诡云谲的政治局面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9月14日,第139讲由故宫博物院特别邀请了希腊文化与体育部秘书长玛丽亚·弗拉扎基,以“借助考古展览实施文化外交——希腊的实践经验”为题,结合在神武门举行的“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为广大中国观众更深入解读此次展览。


  10月14日,第140讲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编审赵中男,以“永乐后期的‘未遂政变’”为题,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及研究成果,引发了听众一系列思考。


  10月28日,第141讲由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宋永吉,以“走进家具馆——谈故宫博物院藏家具”为题,围绕故宫博物院新开设的家具馆,为听众介绍了家具馆的筹备过程、展览特点并重点解读了馆内陈设的家具展品。


  11月11日,第142讲由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赵嬴嬴,以“康熙皇帝的书房家具”为题,通过介绍康熙皇帝书房中所陈设的御用家具,向听众们展示了这位“千古一帝”的精神世界。


  11月25日,第143讲由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研究馆员、故宫研究院世界文明古国研究所副所长薄海昆,以“从安提凯希拉沉船看希腊罗马文明的互鉴与交融”为主题,从安提凯希拉沉船的历史背景切入,深度剖析古希腊与古罗马两大文明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


  12月9日,第144讲由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王戈,以“历史的温度,故宫家具馆的故事”主题,围绕故宫博物院新近开设的家具馆,从策展思路的角度为在场听众讲述了家具馆背后的筹备故事。


  12月23日,第145讲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馆员司俊峰,以“品乾隆诗,赏紫禁城”为题,以乾隆诗为线索,为观众带来了一次特别的故宫导赏体验。


故宫讲坛第123讲主讲人吕成龙先生


故宫讲坛第124讲主讲人屈峰先生


故宫讲坛第125讲主讲人刘恺先生


故宫讲坛第126讲主讲人孔艳菊女士


故宫讲坛第127讲主讲人闵俊嵘先生


故宫讲坛第128讲主讲人纪东歌女士


故宫讲坛第129讲主讲人郭文林先生


故宫讲坛第130讲主讲人王津先生


故宫讲坛第131讲主讲人何滢洁女士


故宫讲坛第132讲主讲人吕成龙先生


故宫讲坛第133讲主讲人任万平女士


故宫讲坛第134讲主讲人郁文韬先生


故宫讲坛第135讲主讲人赵丽红女士


故宫讲坛第136讲主讲人赵中男先生


故宫讲坛第137讲主讲人曹振伟先生


故宫讲坛第138讲主讲人高希先生


故宫讲坛第139讲主讲人玛丽亚·弗拉扎基女士


故宫讲坛第140讲主讲人赵中男先生


故宫讲坛第141讲主讲人宋永吉先生


故宫讲坛第142讲主讲人赵嬴嬴女士


故宫讲坛第143讲主讲人薄海昆先生


故宫讲坛第144讲主讲人王戈先生


故宫讲坛第145讲主讲人司俊峰先生